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2-09-21
9月3日,由“科創中國”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產業服務團與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科創中國”國家農機裝備產業科技服務團聯合主辦的“科創中國”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論壇系列活動在廣西柳州舉辦。
9月3日,由“科創中國”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產業服務團與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科創中國”國家農機裝備產業科技服務團聯合主辦的“科創中國”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論壇系列活動在廣西柳州舉辦。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陳學庚(線上)、趙春江(線上),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科技推廣處處長劉小偉,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黨委副書記李斯華,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會長劉憲,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執行副會長洪暹國,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濤,中國農業機械學會秘書長張咸勝,廣西科協副主席朱其東,廣西農業機械化服務中心副主任江垣德,柳州市副市長湯振國,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敏麗教授等領導、專家出席了論壇。羅錫文、陳學庚、洪暹國、楊敏麗、李斯華等圍繞智慧農業、智能農業裝備及丘陵山區農機化發展等議題等分別做了主旨報告。
我國丘陵山區是重要的果蔬茶和糧油生產基地。全國有18個丘陵山區省份,其中1429個丘陵山區縣,耕地面積占全國的34.62%,播種面積占全國的34.20%。丘陵山區茶園面積和果園面積分別占全國的93.39%和62.28%,馬鈴薯、甘蔗、油菜籽、水稻、蔬菜等農作物播種面積分別占全國的78.58%、62.78%、57.53%、39.60%和37.29%。2021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2.03%,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到50%,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一是地形復雜,道路條件差、地塊狹小零碎分散且有坡度,實現機械化作業難度大;二是農機農藝融合度低,品種、種植制度不能“宜機化”問題突出;三是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復雜多樣,裝備配套性和適應性差;四是糧食生產種植收益低下,出現耕地撂荒現象;五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智能化裝備供給不足。解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問題和智能農機裝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是提高丘陵山區農業生產效率、增強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如期實現的重要基礎。
羅錫文在報告中介紹了智慧農業關鍵技術及目前所開展的實踐,特別是無人化農場試點開展的相關情況,指出我國農機裝備和智慧農業發展趨勢;陳學庚從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以及國內外農機化發展情況,提出我國農業機械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技術路徑;洪暹國提出我國大中型農機向世界高端看齊、小微型農機向“專精特新”發展、推進農機裝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解決農機裝備可靠性瓶頸、推進平臺建設和智能農機布局的農機工業高質量發展思路;楊敏麗介紹了丘陵山區農機化概況、發展要求與趨勢,提出從農田宜機化改造、作物品種宜機化培育與改良、生產模式宜機化構建、產業鏈延長與產品附加值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商業模式打造、智能化數字化賦能機械化、農機作業監測與大數據分析等方面綜合施策,促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李斯華詳解了我國丘陵山區機械化制約因素和發展路徑。
張咸勝、廣西柳工農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永治、廣西科技大學正高級工程師高巧明、柳州市正高級職稱人才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征等專家,圍繞實施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促進團體標準規范優質發展、企業智能制造、丘陵山地模塊化多用途農機裝備研發、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分享了經驗與觀點。同期,舉行了“科創中國”丘陵山區智能農機裝備產業服務團、“科創中國”國家農機裝備產業科技服務團專家聘書頒發儀式,舉辦了GB18447《拖拉機安全技術規范》、GB/T4330《農用掛車》、GB/T《農用掛車試驗方法》等標準的研討交流。
與會嘉賓還參觀了廣西柳工全球研發中心、廣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及茶葉機械化裝備現場會。論壇由中國農業機械學會農業機械化分會、標準化分會、農業航空分會,全國拖拉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柳州市博士聯合會、農業機械化管理中心等單位聯合承辦,并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柳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柳州市科學技術局的大力支持。
相關新聞